寒流襲港流感高峰 中醫拆解港人9種體質預防勝治療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2/04 16:26

最後更新: 2018/12/04 18:38

分享:

分享:

楊君軍指人體可分為9種體質,服用不同中藥預防流感。(馮漢柱攝)

寒流將至,天文台預測下周低至12度,冬季流感高峰期夾攻下,浸會大學中醫師解構9種不同的人體體質,建議市民從辨別自身的體質入手,再服用合適的中藥調理身體,可預防流感。

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楊君軍表示,從中醫角度看流感為由外界邪氣侵襲人體而導致的疾病,至於感受外邪會否發病,則取決於人體正氣及邪氣強弱,故中醫強調預防大於治療。

楊指,中醫將人體劃分為9種體質,建議市民可按不同的體質,服用不同中藥調理。9種體質包括:

1. 平和質

特徵:患病較少,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強。

中藥:桑葉、菊花、蘆根、蘇葉、防風等。

2. 氣虛質

特徵:容易疲乏,少氣乏力,氣短懶言,自汗,肌肉鬆軟不實,易感冒。

中藥:黃芪、防風、太子參、蘇葉、崗梅根、炙甘草等。

3. 陽虛質

特徵:畏寒怕冷,手足不溫,肌肉鬆軟不實,大便爛,小便清長,舌淡胖嫩。

中藥:黃芪、桂枝、白芍、蘇葉、防風、炙甘草等。

4. 陰虛質

特徵:口燥咽乾,手足心熱、體形偏瘦,大便乾燥,性情急躁,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

中藥:沙參、麥冬、百合、桑葉、雪梨乾等。

5. 痰濕質

特徵:腹部脂肪鬆軟,胸悶,痰多,口黏膩或口甜,大便粘膩,舌苔膩,脈滑。

中藥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藿香、蘇葉等。

6. 濕熱質

特徵:面垢油光,易生痤瘡,口苦口粘,身重困倦,大便黏滯不暢,小便短黃,男性易陰囊潮濕,女性易帶下增多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
中藥:藿香、茵陳、生薏苡仁、蘆根、金銀花等。

7. 氣鬱質

特徵:情緒易焦慮、抑鬱、性格內向、敏感多疑。

中藥:淮小麥、大棗、合歡皮、桑葉、菊花等。

8. 血瘀質

特徵:面色晦暗、口唇暗、手足不溫、舌暗紫。

中藥:柴胡、枳實、白芍、川芎、紅花、桔梗、桑葉、炙甘草等。

9.特稟質

特徵:易患哮喘、風疹、鼻敏感、氣管敏感。

中藥:防風、銀柴胡、烏梅、玉米鬚、蘇葉等。

楊稱,人體的體質會根據環境的不同而轉變,故可作調理改善身體狀況。根據他的臨床經驗,其中7種體質在港人之中較為常見,包括痰濕質和濕熱質,相信是受香港潮濕氣候,以及港人運動少及睡眠不足等所致。

楊君軍指,擁有痰濕質的人,會出現腹部脂肪鬆軟、胸悶及痰多,楊建議可服用陳皮、半夏,茯苓、藿香及蘇葉等;而濕熱質特徵的人,則會面垢油光、易生痤瘡、口苦口粘及身重困倦等,宜服用藿香、茵陳、生薏苡仁、蘆根和金銀花等。

楊續稱,其中一種常見的體質為陰虛質,該類體質的人會「好燥」,包括皮膚乾燥、心情急躁、手足心熱、體形偏瘦等,他建議可服用沙參、麥冬、百合、桑葉和雪梨乾等。

楊君軍建議市民自行按摩合谷及足三里穴位來提升正氣。(馮漢柱攝)

楊君軍又指,可利用穴位按摩提升正氣,包括在虎口位的合谷,以及外膝眼下3寸、約4隻手指位對下的足三里,適合平時休息及運動不足、腸胃不適人士,空閒時可以多按,達到補健之效,但留意不要用尖銳物件刺傷皮膚。

楊君軍提醒,市民應諮詢註冊中醫師以辨識體質,尤其是孕婦、2歲以下之幼童、感冒及發燒者。